秋风渐起,又到了一年中吃蟹的时节。
正如每年都会产生的一幕:电商巨子和物流老玩家们再度演出了一场大闸蟹争夺战,被顾客戏称为 “纸螃蟹”的蟹券再度进入消费旺季,环绕真假“阳澄湖大闸蟹”的口水战也再度流行起来……
与从前有所不同的是,在大闸蟹饲养面积占比过半的长三角区域,沪苏浙皖的农业部门牵手拼多多举办了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,太湖、固城湖、洪泽湖、长荡湖等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建立了“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”,拼多多也当令推出了协助蟹农们进驻电商途径的“长三角新蟹农方案”。
面对大闸蟹职业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,这种自上而下的“区域联盟”会是改动大闸蟹商场现状的方法论吗?
01 从蟹农到蟹商
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无妨先来回忆下大闸蟹的职业乱象。
外界对大闸蟹诟病最多的无外乎真假难辨的“阳澄湖大闸蟹”。依据姑苏阳澄湖大闸蟹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现,现在阳澄湖只要16000亩水面可供饲养大闸蟹,每年的产量稳定在1500吨左右,市值大约为3亿元。但是商场上每年宣称为阳澄湖大闸蟹的出售额约为300亿元,占到了整个大闸蟹商场份额的30%以上。
做一个换算的话,市面上99%的“阳澄湖大闸蟹”都是冒牌货,乃至呈现了留学蟹、洗澡蟹、化装蟹等各种名字。而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现象,原因不无简略:有了“阳澄湖大闸蟹”的金字招牌,价格至少能够飙涨20%以上。
其间的始作俑者是否是想要卖高价的蟹农呢?答案或许超出了很多人的幻想。
在大闸蟹的流转途径中,一只螃蟹从池塘爬到顾客餐桌,需求经过蟹农、一级收买商、二级收买商、批发商场、顾客等多个环节。冗长的中心链条能够说是大闸蟹层层加价、以假乱真的直接诱因,一些中心商还会经过压低收买价格、提早预售蟹券等方法,将商场危险转嫁给蟹农,典型的买家多花钱,卖家少赚钱,中心商赚足了差价。
问题的本源恰恰在于大闸蟹的流转方法,大闸蟹是途径为王的工业,利益链条和分配形式简直固化。当时电商途径的占比还不到4%,而传统的线下途径现已根深蒂固。所以长三角在推进大闸蟹工业的一体化、规范化和规范化的时分,最首要的动作正是加快大闸蟹工业的线上转型。
以拼多多推出的“新蟹农方案”为例,无论是为商家拓荒入驻绿色通道、进行产区个性化电商训练,仍是百亿补助、限时秒杀、县市长直播等流量扶持,中心都在于蟹农的身份改动:从工业链最结尾的蟹农,到直触摸达顾客的蟹商。
从蟹农到蟹商的身份转化背面,有两个直接的利好:
一是缩短大闸蟹的流转途径。蟹农直接将大闸蟹快递给顾客,省却了不必要的中心环节,既有用规避了中心商的加价、造假乱象,也降低了一般顾客选购大闸蟹的本钱,可谓是双赢的选项。
二是协助蟹农打造品牌和IP。“阳澄湖大闸蟹”品牌被乱用,本便是工业结构不平衡的体现,蟹农们经过电商途径卖蟹的一起,也在打造不同区域的品牌和IP,对各个产地的大闸蟹进行合理定价。
不过,相较于大闸蟹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,从蟹农到蟹商的身份演化还仅仅第一步,想要改动大闸蟹的工业生态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02 电商的“作用力”
究竟大闸蟹的电商化现已不是什么新鲜论题,早在十年前的2010年就有蟹农开端测验电商途径。
但“新物种”往往有两面性,或许是一个职业继续上行的驱动引擎,也或许是人道漆黑面的放大镜。前期的电商途径向蟹农们抛出了橄榄枝,却也因为规范和规范的缺失,成了价格战、缺斤少两、以次充好等乱象繁殖的温床。
比方蟹绳潜规则的盛行,因为大闸蟹的价格往往依照“螃蟹+捆绳”的分量核算,给不少商家留下了操作空间,捆蟹的绳子越来越粗,捆蟹时绕的圈数越来越多,乃至直接选用吸水性强的棉线,乃至呈现“了半斤蟹绳半斤螃蟹”的状况。
再比方以次充好的现象,顾客在电商途径上选购时,只能经过图片、案牍等判别大闸蟹的好坏,以至于一些质量很差的蟹打起了“阳澄湖大闸蟹”的名号,然后标示远低于商场的价格上线出售,掀起了一场场劣币驱赶良币的价格战。
在这样的局势下,电商途径中的大闸蟹逐渐有了被污名化的痕迹,缺乏4%的商场占比便是最直接的例子。从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传递出的信号来看,除了将蟹农改动为电商的途径革新,另一个重心正是拟定线上化流转的工业规范。
比如拼多多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拟定了“长三角云拼大闸蟹工业规范”,填补了大闸蟹的电商出售规范,而且初次在业界推出了大闸蟹“足斤足两”概念:商家许诺足斤足两之后,将在标题页和详情页显现足斤足两标签;顾客在收到产品后,能够对螃蟹去绳后称重,损耗高于职业规范以上(失水率超越7%),途径将会进行赔付。
依照拼多多在“新蟹农方案”中给出的方针,将在五年内协助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、1000家电商商家,发明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商场。假使拼多多和有关部门能够在源头上根绝大闸蟹的职业乱象,培育一大批严格遵守规范的大闸蟹品牌,不乏改进大闸蟹现有的工业链结构的或许,演出良币驱赶劣币的一幕。
能够参阅的两组数据是:2020年618期间,拼多多途径上的农产品订单量高达3.8亿单,同比增加136%,其间近75%的订单来自一二线城市用户;拼多多“市县长直播间”累计成交量现已超越3.96亿单,卖出的农副产品总计超越23.8亿斤,超越260个特征农产区产品直连全国近7亿顾客。
两组数据背面承载的是电商的“作用力”,经过加快供需两头的产销对接,电商正在进一步重构农副工业的利益分配链条,逐渐脱节传统中心商分销的形式限制,凭借互联网加快农业的规范化和产量增加,让整个工业链的价值回流出产端和顾客。
千亿规划且争议一再的大闸蟹,正是农业产销形式晋级的一隅。
03 为何是长三角?
至于首要迈出第一步的为何是长三角和大闸蟹,不难从两个维度找到合理的解说。
首要,从大闸蟹工业链自身来看,现已走向了工业晋级的要害节点。
在“退养还湖”的召唤下,大闸蟹饲养现已开端从湖泊转向池塘,即便是最负盛名的阳澄湖也将在2021年退网。弦外之音,两三年后的大闸蟹将以塘蟹为主,但是外界的认知仍旧逗留于阳澄湖大闸蟹,从而催生出了许多商场乱象。作为大闸蟹的首要产区,长三角需求逐渐改变外界认知,打造有商场召唤力的区域新品牌。
一起在传统大闸蟹工业链变形的利益分配机制下,蟹农长时间处于全工业链利益分配的结尾,常常堕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。虽然整个大闸蟹的商场规划仍在增加,但现已有越来越多的蟹农走出池塘走进工厂,何况现在的蟹农根本都是老一辈的人,年青一辈简直燃不起养蟹的爱好。等候大闸蟹工业的不仅仅是饲养形式转型晋级的问题,养蟹这门手工也或许面对无人接手的困境。
所幸长三角区域正在推进大闸蟹工业的现代化进程,并精确抓住了工业链条中的两个中心要素:一方面打造一致的区域农业工业规范,从源头上铲除大闸蟹职业的种种弊端;一方面与电商途径协作树立超短链的产销途径,将曩昔出产和出售对接晋级为出产和消费直接对接,将赢利留给蟹农而非中心商。
当然,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包邮区,长三角区域完善的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,也是大闸蟹工业晋级的条件要素之一。
其次,就长三角一体化的趋势而言,离不开高质量开展和区域联动。
就像前面说到的一个问题,除了阳澄湖以外,长三角区域还有太湖、固城湖、洪泽湖、长荡湖、高邮湖、大纵湖、南漪湖、芜湖、兴化等大闸蟹的优质产区,可绝大部分产区的大闸蟹很难卖出好价钱,只能在线下途径贱价出售,以至于被一些不良商家拉到姑苏假充阳澄湖大闸蟹。
假如短少不同产区的有用联动,这样的现象还将继续很长一段时间,终究沦为利益驱动下无休止的猫鼠游戏。能够确认的是,类似的问题俨然不是大闸蟹的专利,其他农产品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问题。
相同的道理,拼多多等电商途径将大闸蟹的途径搬到线上,给予流量、运营和管理上的全方位支撑,联动优质产地建立优品联盟,再到培育新蟹农并拟定线上化流转工业规范。这样的一整套特征农产品一体化样本,所适用的目标恐怕不局限于大闸蟹,而是加快区域农业一体化的通用形式。
折射到整个经济层面上,长三角一体化现已被摁下“快进键”,还需求不同区域强化区域间的联动,找准不同的定位和工业方向,防止呈现内卷化的无序竞赛。看似普通的大闸蟹,或许也是读懂长三角一体化内在的窗口。
04 写在最终
2019年头的时分,沪苏浙皖一起签署了《长三角区域商场一体化建造协作备忘录》,其间与零售、物流有关的部分清晰说到:在长三角建造世界领先的人货场一体化新零售网络,一起打造新零售“试验田”和“竞技场”;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规范托盘循环共用系统,重点在快速消费品、农产品、药品等适用范畴。
回头来看,长三角的大闸蟹工业正是零售和物流的集合体。
当零售的基础设施加快一体化之际,大闸蟹的商业形式也需求习惯新的工业形状,从曩昔无序、无分工的涣散业态,转向有一致的工业规范、价值链联动的现代农业。长三角的农业部门、活跃求变的蟹农以及作为途径的拼多多,再次扮演了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回来,检查更多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