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改导读:《外卖骑手,困在体系里》一文让外卖骑手和渠道受到了各方重视,引发了网友对外卖渠道只寻求效益不管骑手安全的评论,一时间议论纷纷,争辩剧烈。但外卖骑手的窘境,仅仅体系算法的问题吗?本文作者对外卖渠道的价值进行了深度剖析和答复,企图从另一个视点对这个问题作出答复,与咱们同享。
修改导读:《外卖骑手,困在体系里》一文让外卖骑手和渠道受到了各方重视,引发了网友对外卖渠道只寻求效益不管骑手安全的评论,一时间议论纷纷,争辩剧烈。但外卖骑手的窘境,仅仅体系算法的问题吗?本文作者对外卖渠道的价值进行了深度剖析和答复,企图从另一个视点对这个问题作出答复,与咱们同享。
上星期,咱们都沉浸在《外卖骑手,困在体系中》这篇万字长文(以下简称《体系》)及其余波之中。
对外卖小哥的怜惜、对算法的批评,对两家渠道声明的支撑与对立;朋友圈的表达、社区的争辩,再加上各路媒体们的火上加油。一时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,好不热烈。
让包含我在内的每个人,都似乎能以置身事外的身份指点江山,却又颇有代入感地参加其间。
现在热门退去,让咱们有时间沉下心来考虑一个问题:美团、饿了么这些外卖渠道的价值,终究在哪里?
答复这个问题很重要,它决议了渠道存在的必要性,不然外卖渠道就仅仅一个咱们口中所说的“剥削者”,在用“算法”这种所谓的无情东西,压榨着外卖小哥们的劳作价值。
01 从校园创业开端说起
外卖渠道是怎样诞生的呢?
我信任,在饿了么、美团等渠道诞生从前,外卖渠道这个创业idea,必定排在全部大学校园创业idea的Top3(饿了么自身也是从校园创业中走出来的成功事例)
那时校园里有许多不安分的大学生,他们或许都有过相似的阅历和主意:
我上铺那头“猪”,每天都要我给他带饭;而每一层睡房乃至每个睡房,都至少有这么一头“猪”;那么,全校至少就有成百上千头“猪”;假如我做一个外卖渠道,把周边的饭馆、小饭馆,乃至是食堂菜单都搬到线上,必定很有商场。
我上铺那头“猪”,每天都要我给他带饭;而每一层睡房乃至每个睡房,都至少有这么一头“猪”;那么,全校至少就有成百上千头“猪”;假如我做一个外卖渠道,把周边的饭馆、小饭馆,乃至是食堂菜单都搬到线上,必定很有商场。
想百步不如走一步,那咱们就开端干吧!
建立一个外卖网站,说简略也不简略,说难也不难:
那个时代没有老练的公有云,网站开发可以外包,但服务器硬件、运维都得自己处理;
不过,那时咱们也都还在用诺基亚,不必考虑Android版、iOS版,更不必考虑什么小程序版,只需求一个B/S架构的Web网站就可以;
运营方面,校园周边的商家就那么些,和他们谈妥协作形式后把菜单拿来,录入到网站后台;
全部预备稳当,印上那么几千份传单,在校园里扫楼塞到每个宿舍的门缝底下;
一个大学校园外卖网站就这样上线了。
当然,很快这样的一个外卖团队会开端遇到各种问题:
- 例如付出方面,那个时分在线付出方法是适当匮乏的,大部分时分还得依托货到付款或许预充值;
- 例如用户习气方面,许多用户仍是更习气于曩昔的电话预订,所以网站仍然需求预备坐席来接受这部分订单;
- 例如菜单更新方面,商户端简直没有用电脑的习气,菜单的更新仍然需求定时地依托运营团队线下触摸来完结;
……
这些问题,跟着互联网的开展与时间的推移,或许到现在现已不再是问题了。
终究留下来的,也是最扎手问题只要一个,这个问题能否处理,决议了外卖渠道终究能否继续生计:配送问题。
02 外卖渠道的实质:配送事务
2011年,一篇知乎答复登上了其时的知乎日报,文中描绘了当年外卖网站运营的三种形式:
做外卖渠道创业的大学生们很快发现,自己陷入了两难地步:
- 要么,彻底不碰即时配送(形式1&3),做一个朴实的所谓互联网创业者;这种形式优点是比较轻,但有自己配送才能的商家少之又少,大多是大型连锁品牌,面对他们或许连碰头商洽的时机都没有;
- 要么,自建即时配送体系(形式2),可以包容更多商家餐食更丰厚,可是这样一来,要么一上来就得雇佣职工,要么自己就得亲身上阵;不管怎样都要重许多,把一个“性感”的互联网创业做成了不那么“性感”的“跑腿公司”。
关于用户来说,你是哪种形式并不重要,用户仅仅单纯地期望商家/餐食品种多、配送速度快,然后总价略微比堂食多那么一点点就好。
咱们过后从美团、饿了么等公司入局后的成果来看,显然是可以操控配送交给质量、一同处理大部分商家配送问题的形式2笑到了最终。
也正如那篇文章中,作者最终总结的那样:
第三方外卖订餐网站实质不是网站,而是一个跑腿配送公司。
第三方外卖订餐网站实质不是网站,而是一个跑腿配送公司。
那么现在问题来了,作为一个跑腿(即时)配送公司,美团、饿了么等存在的含义在哪里呢?不便是雇人送个外卖,然后从配送费里抽成、压榨配送员吗?
或许,咱们提出一个更General的问题:配送事务要怎样发明价值呢?
03 即时配送事务的优化
假如我没记错的话,那时麦当劳、肯德基这些专送的配送费都是固定的,20元/单。
这个配送费可真是太贵了,都赶上一个鸡腿堡+一对鸡翅了。
所以,假如关键餐的话,最好是问问室友要不要一同点,这样平摊下来每人就至多只需求10元/单的配送费了。
“20块钱的配送费太贵了,要独自点的话我必定不点”,室友说。
但是并不是每次命运都这么好可以找到知道的人拼单,一同刻下单的,有或许是近邻老王、楼下小黑这样的陌生人。
这些新订单产生的条件,是配送费的下降,例如从20元/单降到12元/单。
这样一来,配送渠道就能组织配送员两单并做一单送,并且从不抽成改为每单抽1元。
咱们会发现,经过这样调度之后,配送员提高了一倍的功率;而与本来单个订单比较,配送员跑的旅程不变,但各方都获得了更多利益:
假如仅仅这种简略的合单,麦当劳、肯德基这样的品牌商家自配送也可以做到,外卖渠道的优势在哪呢?
咱们从前聊过这个论题,事实上,品牌商家的自配送形式有一个天然的缺点,那便是返程是空载的,配送员的负载率上限就只要50%。
而渠道配送形式自身决议了,配送渠道有时机进行全面调度,然后可以将全程都使用起来,即让配送员返程时带着另一商家的订单进行配送:
当然,实践情况很少有像上图那样完美的情况,可以到达挨近0%的空载率。大部分时分,骑手都是在身上已有多个订单的情况下,在一个片区内不断地接单、取餐和送餐:
这个过程中的功率改善,实质上仍是来自上面的两种优化方向:骑手一同配送多个订单(合单)添加负载率,以及经过调度削减骑手空载率。
整个物流职业的优化方向,也是如此。
正如前面合单事例看到的那样,功率优化后各方都会从中获益,在这个过程中渠道提高的功率越多,全部参加方同享的收益就越多。
04 ETA(送达时间预估)的由来
总的来说,外卖渠道的效果,并不只仅简略地进行利益的分配。
假如咱们仅仅将外卖配送视为一个零和游戏,当期望添加骑手收入时,想的计划都是让用户多付配送费,或许让商家和渠道补助配送费,这样的考虑方法只会让咱们停滞不前。
外卖渠道真实的价值,在于使用物流职业的规划效应,竭尽或许优化的调度计划完结配送,发掘和获取功率差。
而这种功率差带来的收益,实践上是由用户、商家、骑手、渠道同享的。
同享的份额,则取决于骑手求职商场供需、用户与商家在外卖商场的供需、外卖渠道之间竞赛等各个均衡点中,每个人物所在的方位。
当然,这种调度计划是非常杂乱的。
美团的首席科学家夏华夏,在本年极客公园的一次同享中举了这样一个比如:
假如一个外卖骑手,接到了5个配送订单(即5组从不同商家到不同用户的配送使命),那么这5个订单或许的配送计划就多达10!/2^5=113400种。
假如一个外卖骑手,接到了5个配送订单(即5组从不同商家到不同用户的配送使命),那么这5个订单或许的配送计划就多达10!/2^5=113400种。
要在短时间内从这113400种配送计划中找到最优的一组,这还仅仅一个骑手接5单的调度使命;
美团外卖现在有上百万骑手,日订单突破了4000万,调度计划或许性的数量级可想而知。
这样的调度规划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才能规模,因而机器与运筹优化算法见义勇为地接下了这份作业。
而让算法可以完结调度的条件,便是在《体系》一文中被诟病最多的、也是这套算法的中心部件之一:ETA(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,送达时间预估),即给定一个订单,预估其送达时间。
为什么说ETA如此重要?由于它不只影响着用户体会,也是后续调度算法和定价模型的中心输入参数。
假如ETA高估了配送时间(预估时间大于实践时间),那么骑手会有一段时间的空载或载重缺乏;
假如ETA轻视了配送时间(预估时间小于实践时间),那么不只这一单会推迟送达,后续已分配的其他订单也受影响。
所以ETA需求对配送时间进行一个精确地预估,不管是高估仍是轻视,都会对全体配送调度计划的功率产生影响。
美团技能的这篇文章,具体地答复了在ETA这个模块中,都有哪些作业(例如用户地址解析、交给点聚类、途径规划等)、考虑了哪些要素(如写字楼电梯、定位地址、传感器数据、商家历史数据等),以及还面对哪些应战(气候、交通改动等)。
这儿咱们就不打开聊了,有爱好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文链接了解。
05 两个回应:冰火两重天
ETA体系当然不是完美的,其间有许多预估不精确的badcase,也包含《体系》一文说到的途径规划问题、顶峰电梯问题等。
这儿面有数据收集的要素、数据稀少的原因,也有模型自身的缺乏。
例如对部分商家数据的缺失,影响对商家出餐速度的预估精确性;或许体系或许没有识别到骑手的骑行情况,所以依照步行引荐了一条逆行的道路等。
美团在随后的回应中没有具体解说这些原因,而是大方地承认了自己体系存在问题,并提出了多项行动进行改善。
这样的回应可以说是中规中矩,可圈可点。回应宣布后,也赢得了大部分人的赞赏。
不过我却是觉得这份回应之所以被认可,更大的原因是同行烘托得好。
由于在此之前,饿了么抢先宣布了一份回应:
这样的回应初看没什么问题,乃至有那么一些人性化;
但细细揣摩,这其实是一瞬间把“敦促骑手按时送达,导致骑手安全危险添加”的帽子扣到了用户头上:
- 未来骑手要是在配送我的订单时产生安全事故,是不是便是由于我不点这个按钮导致的呢?
- 假如我点了这个按钮,那是不是骑手就先送其他单去了(横竖我晚到一瞬间不要紧)?
- 乃至我是不是从此被打上一个“老实人”的标签,在未来点外卖的时分都排在后边配送?
……
可想而知,这样的回应宣布后,是怎样被回过神的用户们骂上了热榜热搜。
尽管咱们常说,公关行为实质上是情绪大于内容,不过这样未经深度考虑的处理计划,仍是不发的好。
仍是那句话,咱们不能一向限制在零和游戏的思想傍边。
想让骑手配送时间不那么紧绷,不能仅仅依托用户在配送时间上的“布施”,或许是渠道在规矩上的退让。
06 困局何解?
处理计划,其实并不必定限制于更好、更精准的算法。
骑手的配送时间如此紧绷,究其底子,源自外卖需求的峰谷效应,即咱们之前聊过的:外卖需求真实的顶峰,仅仅在正午和黄昏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。
在顶峰期,每一个骑手都是满负荷、超负荷情况,身上都有多个订单,假如遇上恶劣气候还容易爆单,这种情况下超时在所难免;
但在闲时,骑手的配送时间就相对富余,有时想接单都不必定有单,你乃至会看到骑手在路旁边刷手机。
所以,关于《体系》一文中骑手被时间追逐的情况,假如咱们只重视外卖配送调度的算法优化,那么它总之有一个极限,并且优化的难度会越来越高,边沿功效递减。
一同,不管算法怎样优化,都改动不了外卖需求的客观散布规则,顶峰期的运力严重情况在所难免。
只要在顶峰期添加运力,才有时机缓解或改动这种情况。
有哪些方法可以添加运力呢?
《体系》一文中,展现过这样一张骑手排队等电梯的动图:
咱们会看到,每个骑手都拿着自己的订单,需求配送到这个大厦的不同楼层的用户手中;
假如这时,可以有一台室内配送机器人,将这些外卖归集到一同,接下来再经过电梯或楼梯顺次配送给每个用户,考虑到多人等电梯的时间损耗,这样的计划或许会更优:
这种发掘功率差的逻辑与之前的合单也是相似的,一同从另一个视点看,这些机器人就适当于额定添加的运力,这些运力在顶峰时期的功率提高会愈加显着。
事实上,美团在两年前就发布了无人配送渠道MAD,一同美团也出资了研制无人配送机器人的一些公司。
只不过这些并没有体现在上星期的回应傍边。
还有读者会问,何须弄得这么杂乱?已然顶峰期骑手数量这么严重,那多招点骑手不就好了?
假如从全体去考虑骑手供需的话,就会发现,要不要多招骑手,其实是由商场决议的。
假定现有其他环境变量不变(外卖单量、每单配送费等),骑手的全体收入不变,假如直接添加骑手的话,也就意味着,骑手的平均收入将会下降;
假如骑手的平均收入下降,就会有骑手退出这个作业,骑手的供需又会回到之前的均衡点。
由此可见,假如不添加骑手的全体收入,单纯地招聘骑手并不能处理顶峰时期运力问题。
那么怎样添加骑手的全体收入呢?
回到之前的外卖需求散布图,在需求低谷区,咱们看到了很多的搁置运力,假如这些运力可以更多地投放到其他一些非外卖的配送事务(如商超类、跑腿类,乃至是同城快递等),骑手的全体收入会得到提高。
假如骑手数量不变,全体收入提高也就意味着骑手的平均收入上升,然后让更多的人参加这份作业,直到骑手供需到达新的均衡点。
在这个过程中,运力得到了新的弥补,必定程度上也能缓解顶峰期的供需压力。
外卖事务困局的纾解有赖于非外卖事务的开展,骑手接更多的单反而可以缓解外卖顶峰时的压力。
怎样样?这样的定论是不是有一点反直觉?[笑]
07 咱们还在忧虑什么?
最终,咱们仍是回到开始的文章与作业。
《体系》一文发酵了一周,在看都有10万+了;
人们的支援终究是一种廉价的怜惜,仍是出于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忧虑,又或许是发现自己职场的境况与骑手无二的共情?
我想或许三者皆有吧。
除此以外,从公共安全的视点看,咱们还有一件值得关怀的作业——负外部性。
什么叫负外部性?
这是一个经济学中的概念,反映的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晦气影响。
例如,水源上游的工厂排放污水,对下流居民的日子产生晦气影响。
在外卖这个作业上,外卖渠道、渠道上的用户和商家、骑手一起组成了一个经济主体,全部这些人物都在这个经济行为中获益;但这个作业对公共交通却有越来越晦气的影响,也让无关行人暴露在更大的危险之中。
负外部性的问题,没有方法仅依托商场处理。
常见的处理方法,是政府对向社会产生这种负外部性的行为纳税或许罚款,经过这种添加额定本钱或本钱搬运的方法,敦促前者改善自己的行为,削减或消除负外部性。
但不知道外卖渠道们,是否认识到了,自己作为获益一方的一部分,也是最有才能做出改动的一部分,应该为削减和消除这种负外部性做出尽力。
仍是仅仅把来自交警的罚单,简略粗犷地搬运给了骑手、城市代理商;
把产生交通事故的危险,也简略粗犷地搬运给了保险公司?
有没有或许,在监测到骑手行进数据的情况下,关于不超速、不逆行、不违章的骑手给予一些奖赏或补助呢?
哪怕仅仅把它作为雇主责任险中的优选体呢(相似车险中的零出险次年优惠)?
08 结语
是的,咱们当然可以见怪算法。
究竟算法不会说话,还不了嘴。
但算法自身是一个很好的东西,它可以协助咱们获取更多功率差、发明更多价值,让一个零和游戏,变为一个多方共赢的游戏。
一同,也没有哪个算法是完美的,跟着它在现在作业日子中使用占比越来越高,许多缺点也会被不断扩大,哪怕是千分之几的反常率,在海量事务量的情况下也有或许是每天上万人受到影响,需求咱们时间重视和处理。
算法优化自身带来的收益,是边沿递减的;
有时咱们无妨看向算法之外,从经济学的视点动身,寻觅更多元化的处理计划。
作者:青十五;大众号:青十五,新书《战略产品司理:模型与方法论》作者
本文由 @青十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司理,未经作者答应,制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Unsplash,根据CC0协议。回来,检查更多
责任修改: